色彩风格

硚口:召开数字检察工作演示交流会

【字号:    】        时间:2024-01-16      

  本网讯(通讯员 硚检宣)1月15日,硚口区检察院召开数字检察工作演示交流会。湖北省检察院技术处副处长胡琳、武汉市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部副主任陈默、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肖登辉、省人大代表付一鸣、市政协委员童永、人民监督员胡亚林以及硚口区检察院全院干警参加会议。会议由该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吴文斌主持。

   

  会上,该院技术干警高成鑫结合检察信息化的发展脉络,从数字检察服务办案、数字检察服务检务保障、研发法律监督模型参与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该院2018年以来在数字检察领域的探索和成果。随后,来自业务部门的六名干警分别以“PPT演示+解说”的方式,从模型概述、构建背景、数据来源、数据分析、监督效果和社会治理成效等方面深入阐述了六种不同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内容涵盖了刑事检察、民事检察、刑事执行检察、公益诉讼、未成年人检察等主要业务领域,凸显了“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监督路径。

   

  肖登辉副院长对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了点评。他表示,六个模型是立足检察实际需求开发,有特色、可操作、有成效,尽管部分法律监督模型尚处于初步成型阶段,但充分体现了一线办案人员的大数据应用意识,希望下一步可以加强检校合作,进一步拓宽数据来源、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模型运用,不断总结修正完善,让更多数字检察模型‘开花结果’。”

   

  陈默副主任对硚口区检察院在数字检察工作中多点开花,助力检察业务建设给予了高度赞扬。陈默希望硚检进一步做好监督点的选择,强化资源发掘,进一步用好成熟模型资源、数据资源,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模型管理等配套机制建设。

   

  胡琳副处长对硚口区院落实最高检数字检察战略、省院关于数字检察的工作要求给予了肯定。她希望,硚检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紧扣法律监督职责,抓住日常办案小切口,不断加大融合履职,并向外延伸职能,在获取稳定数据来源的基础上,加强数据碰撞,增强数据模型的本地特点和创新性,加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省人大代表付一鸣、市政协委员童永、人民监督员胡亚林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发表意见。他们认为,此次演示交流会精彩展示了检察机关在推进数字工作方面的创新作为,希望之后能跟硚口区检察院在数据共享共用上加深合作,着力发挥数据作用,共同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提供帮助,协力谱写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新篇章。

  “数字检察是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引擎,是大势所趋,未来所向。”围绕数字检察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硚口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星总结回顾了该院数字检察工作情况。

   
  就做好下一步的数字检察工作,刘星提出四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转变理念。实施检察大数据战略是检察工作现代化发展之“术”,要站在检察事业发展的大局高度,深刻认识数字检察先导性和革命性变化,深入理解数字检察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做好数字检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借助数字检察不断提升监督实效。二要完善机制,以机制建设助推数字检察工作。要盘活内部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好现有的和可以调集到的数据,充分分析、整合,为开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提供数据支撑;要攻克外部数据壁垒,积极与本地政务大数据中心、审判机关、相关行政机关建立沟通联系和常态化数据对接机制,合规、有序、有效与有关部门开展数据共享、共治合作,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制度,打破“信息孤岛”,以“我管”促“都管”,协作共治。三要务求实效,以数字检察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数字检察的核心要义是应用。要把着力点放在破解法律监督根本难题、补短板、扬优势之上,避免法律监督模型与检察业务结合不紧密、脱离解决实际问题、为建模而建模的错误倾向;数字检察来源于办案工作,办案成效是检验成果的“电子秤”,要立足检察办案,用好、用足现有的成熟数字模型,带着办案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让法律监督模型更好地服务于办案。四要深挖细纠,质效并举,推进检察办案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要树牢精品意识,把数字检察贯穿于办案、监督各方面,以问题为导向,找准“小切口”,寻找“突破口”,合力攻坚,在学中用、用中学,不断提升优化,开发具有可复制性、推广性的法律模型,打造硚口特色;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惩防违法犯罪、监督纠正违法、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将法律监督模型转化为办案成果、社会治理成果、服务大局成果,以能动履职下好数字化改革这盘“大棋”。